献身科学,勇攀高峰|陈景润的传奇人生和精神魅力
9月30日,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科学家精神”系列主题报告会首场宣讲活动在汇贤楼115报告厅成功举办。作为该专题活动的首场报告,中心特别邀请到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林亚南教授,为师生开展了《陈景润的传奇人生和精神魅力》专题讲座。报告会由中心主任杨新民教授主持,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100余人参加。


1978年,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神州大地刮起了“陈景润旋风”,一时间,陈景润成了科学与献身的代名词,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人们迈步新长征的新动力。“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大学生都被陈景润精神所鼓舞,走上了数学的这条道路,并且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杨新民在主持开场中谈到,“他们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非常不易。如今我们有非常好的环境、机遇和条件,更应该发扬像陈景润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用更好的成绩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林亚南教授以陈景润传奇人生为主线,通过痴迷数学、崭露头角、石破天惊、不懈追求等四个篇章,讲述了陈景润在少年时期对于数学知识抱有强烈求学欲望,痴迷学业;在青年时期默默耕耘数论研究,发表“1+2”论文,成果震撼国际数学界,初露锋芒后石破天惊;年迈时期仍在数学研究的领域上坚守,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的传奇故事。他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道出了陈景润先生的不幸与幸运、柔弱与坚强、内向与深情、清贫与富有,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独具传奇色彩和精神魅力的陈景润,其甘于寂寞、刻苦攻坚的科学家精神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共鸣,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受感动。讲座最后,林亚南教授用深情的语言总结了陈景润先生的一生和精神:“他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他是柔弱的,又是坚强的。陈景润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史诗,他的精神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被陈景润先生的科学家精神深深打动,踊跃分享了参加本次报告会的心得与感悟。
中心教授唐莉萍谈到,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陈景润的生平事迹激励着我们不仅要保持勇攀科学高峰的“定力”,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始终关注前沿动态,扎根基础研究,同时还应具备改革创新的“魄力”,敢于走出“舒适圈”,积极探索与实践,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心教授史乐峰表示,陈景润自幼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不屈不挠之精神令人敬佩。这种毅力不仅在学术上有所体现,也在生活中给予了我们启示。尽管陈景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和谦逊,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研究和数学人才的培养。这种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提醒我们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科研与工作。
中心博士后陈望表示,陈景润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对数学的执着与热爱,攻克了数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给出了“1+2”的证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开创了中国数学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数学研究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正内涵:严谨、执着和追求卓越。作为科研人员,深刻感受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坚持,在困境中保持专注,不忘初心。
中心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2024级硕士生赵文哲表示,自己被陈景润先生大学时期经常一个人在几乎没有光亮的盥洗室内研究数学的意志力深深震撼,十年革命摧残了他的身心却没有毁掉他心中的信仰,他热爱数学,敬畏数学,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十年,也仍然没有一刻放弃过。这样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杨新民在报告会后总结到,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研人员拼搏奋进,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前期已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如参观两弹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等。本次报告会是中心“科学家精神”系列主题报告会的首场报告,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未来,中心将开启一系列科学家精神的报告,讲述华罗庚、王选、吴文俊、冯康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以此来不断激励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做真科研、真做科研,创造出不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并将秉持“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国家对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特色优势,系统谋划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具体化、可视化和实效化,以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照亮科研探索之路。